&esp;&esp;这两项计划,都是和教化有关,实在太符合他们的胃口了。
&esp;&esp;至于杀人……那是太上皇干的,和皇上关系不大。
&esp;&esp;二十天后,抓捕行动终于结束,四百多勋贵无一漏网,受牵连着达一万九千余人。
&esp;&esp;至于审判环节,直接省略了。
&esp;&esp;朱元璋一声令下,主犯全部处死,从犯发配南洋。
&esp;&esp;当时恰好赶上会试放榜,朱元璋下令所有取中的士子去观刑。
&esp;&esp;两千余人被集体处死的场面,是非常吓人的。
&esp;&esp;据说当时场面一度失控,不少士子被吓跌坐在地,个别甚至屎尿齐出。
&esp;&esp;陈景恪听说之后,只能为他们默默的默哀三秒钟。
&esp;&esp;还没上任呢就赶上这档子事儿,实在是人生大不幸啊。
&esp;&esp;但反过来说,也可能是一件幸事。
&esp;&esp;相信有了今日的经历,这群人出仕后,行事会比较收敛。
&esp;&esp;从而能平平安安干到退休。
&esp;&esp;吵吵闹闹进入四月份,这次的风波终于过去。
&esp;&esp;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朱标对外宣布了大分封的决定。
&esp;&esp;第421章 玩敌养寇
&esp;&esp;当朱标在朝堂宣布大分封计划的时候,群臣出乎意料的平静。
&esp;&esp;没有惊讶,没有讨论,也没有反对声,似乎大家早就知道了这一切。
&esp;&esp;朱标高高在上,大家看不清他的脸色。
&esp;&esp;只能隐约看到,面色非常的平静,似乎也早就料到了这一切一般。
&esp;&esp;陈景恪心下了然,事情到了这一步,其实已经相当于是明牌了。
&esp;&esp;只要不傻都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&esp;&esp;太上皇以大分封换取了勋贵集团对变革的支持。
&esp;&esp;之前的种种疑惑全都有了答案。
&esp;&esp;勋贵集团不是愚忠,也不是大公无私,而是有更大的利益在前面等着他们。
&esp;&esp;去年报纸上引导舆论的那几篇文章,很明显是为大分封造势。
&esp;&esp;如果是以前,群臣肯定会反对。
&esp;&esp;这么大的事情,太上皇怎么能自己就决定了呢?
&esp;&esp;况且,分封异性诸侯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,大明怎么能开历史的倒车?
&esp;&esp;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,尤其是不久前才刚刚发生的勋贵大清洗,让群臣开始冷静思考这个问题。
&esp;&esp;当然,他们不冷静也不行。
&esp;&esp;太上皇承诺,当今皇上提前那么久开始做铺垫,无不说明大分封势在必行。
&esp;&esp;太上皇的性格大家都懂,和他唱反调没有任何意义。
&esp;&esp;与其反对,还不如思考一下怎么补救。
&esp;&esp;仔细想想,或许大分封还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
&esp;&esp;对大明本土来说,解决了勋贵集团的隐患。
&esp;&esp;对外来说,诸侯王能起到‘尊王攘夷’的作用。
&esp;&esp;还能更加有效的教化蛮夷,最终实现大华夏理想。
&esp;&esp;多的不说,大分封制度只要能让大明国祚,延续四百年就足够了。
&esp;&esp;至于什么万世不灭的王朝……
&esp;&esp;嘴上说说就行了,你还真信呢?
&esp;&esp;能延续四百年,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。
&esp;&esp;以后……相信后人的智慧吧。
&esp;&esp;更何况,几百年后四周全都是华夏一份子,肉就是烂也是烂在锅里,不会便宜了外人。
&esp;&esp;如此,群臣完成了自我说服。
&esp;&esp;当朱标宣布大分封计划,他们非常平静的接受了。
&esp;&esp;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条件接受,接着就有人站出来提出了几条限值。
&esp;&esp;“为大明计,要确定哪些土地可以分,哪些土地不能分。”
&esp;&esp;“且必须将此规定写入大明律和《皇明祖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