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换姓逃过一劫。
&esp;&esp;言归正传。
&esp;&esp;听到陈景恪提起蒲寿庚这个人,朱元璋自然很震惊。
&esp;&esp;朱标等人也同样震惊不已,没想到他们竟然是犹大。
&esp;&esp;陈景恪解释道:“我也是前不久才得知犹大的存在。”
&esp;&esp;“害怕大明被渗透,就派人去调查,最后查到了蒲氏的身上。”
&esp;&esp;“他们靠着商业起家,通过贿赂官吏取得政治地位。”
&esp;&esp;“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出卖旧主,攀附新的强者继续吸血。”
&esp;&esp;“此等行为和犹大惯用伎俩非常相似。”
&esp;&esp;“于是我就专门查了蒲氏的来历,他们应该是大食国的犹大,并以大食人的身份来华夏定居。”
&esp;&esp;“其实在他们之前,北宋时期就有犹大出没。”
&esp;&esp;“先是依附北宋,等金国攻破汴京,他们又想投靠金国。”
&esp;&esp;“只是当时金国更喜欢用抢的,根本就看不上他们,连他们一起抢了。”
&esp;&esp;“他们一看投靠不成,就又跟随宋室南下……”
&esp;&esp;“宋室还以为他们有忠心,对他们很是优渥。”
&esp;&esp;“尤其是在海贸方面,为他们开了很多便利之门……”
&esp;&esp;“所以,南宋时期的大海商很多都是胡人。”
&esp;&esp;“而这些胡人里面,很大一部分就是犹大。”
&esp;&esp;“蒲寿庚能创造偌大的势力,也是南宋犹大集体努力的结果……”
&esp;&esp;这一番话七分假三分真,就是为了告诉老朱这个族群的危害。
&esp;&esp;而且也不用害怕被拆穿。
&esp;&esp;因为宋末和元末战乱,大量的资料遗失,大量的人死于非命,很多东西根本就无从查起。
&esp;&esp;就连蒲氏的后世子孙,都不一定清楚祖上具体发生了什么。
&esp;&esp;就算证实这番话里面有虚假成分,也可以用调查出错来解释,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他故意造假。
&esp;&esp;事实上,只要证明蒲氏是犹大就足够了。
&esp;&esp;剩下的部分,就算有人告诉老朱是虚构的,他都不会相信。
&esp;&esp;事实也确实如此,老朱压根就没有怀疑此事的真假。
&esp;&esp;听完陈景恪的介绍,一张老脸阴沉的像是要下雨一般。
&esp;&esp;朱标、朱樉、朱雄英也同样如此。
&esp;&esp;一开始陈景恪给他们说犹大如何如何,他们虽然很重视,但并不认为自己会成为受害者。
&esp;&esp;一方面是离的太远,不觉得对方真能跑过来。
&esp;&esp;还有一部分是华夏人的骄傲。
&esp;&esp;区区寄生虫算个什么,稍微针对一下就解决了。
&esp;&esp;但现在不一样了,这事儿真真正正发生在华夏身上了。
&esp;&esp;切肤之痛,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。
&esp;&esp;老朱直接问道:“蒋瓛呢,还没回来吗?”
&esp;&esp;朱标立即说道:“我这就下旨让他回来,彻查大明内部有多少犹大。”
&esp;&esp;朱雄英建议道:“不只是要查,还要将犹大的行径告诉天下人,如此朝廷才能师出有名。”
&esp;&esp;“天下人认清了犹大的真面目,就会自发的抵制他们。”
&esp;&esp;老朱赞许的道:“好,此事就交给你和景恪了,尽快将犹大的过往历史汇编成册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想了想,说道:“直接反犹大,很容易伤及无辜。”
&esp;&esp;“也会给不知道真相的外人,留下一个大明不能容人的印象。”
&esp;&esp;“而宗教斗争,在全世界都比较容易被人接受。”
&esp;&esp;“甚至咱们还能和基教、伊教联合绞杀犹教。”
&esp;&esp;“所以,咱们对外的口径,最好还是针对犹教。”
&esp;&esp;朱元璋并不是太能理解这一点的区别,但无所谓:
&esp;&esp;“咱不管是反犹大还是反犹教,咱要让大明再无犹大,永无犹大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说道:“有您这句话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