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一门三名在职的官员。
&esp;&esp;且官位都在五品以上。
&esp;&esp;在京城很难见到,通常皇帝为了不留下隐患,都不会这样干的,免得一家独大。
&esp;&esp;由此可见杨阁老深得圣心。
&esp;&esp;回想起前世,宋锦有些遗憾。
&esp;&esp;若是知道有重生的机缘,她必定要将那十几年的事情了解的一清二楚,可惜前世的她远离皇城和朝堂。
&esp;&esp;天下大事略知一二。
&esp;&esp;那是真的一二,非谦虚之言。
&esp;&esp;宋锦低声琢磨道:“杨令瑜的妻子就是柳氏。柳家主又想将女儿送来杨家,要跟杨应荣结亲。再加上杨家大少和刘剑芳定亲?”
&esp;&esp;“杨家和刘家没有往来,这下好了,柳家将会成为纽带。”
&esp;&esp;宋锦深思过后,胆战心惊。
&esp;&esp;不提没有浮出水面的东西,仅是这三方势力联合,想一想就觉得可怕。真要连根拔起,朝堂都要动荡不安。
&esp;&esp;宋锦留在徽州等老霍二人,整日陪着孩子,偶尔听听宋绣那边的八卦。
&esp;&esp;宋绣跟秦明松大闹了一场。
&esp;&esp;这次再没有顾及秦明松的脸面,此事在秦家沟传开了,是秦族长为了家族脸面,把此事压下,不许村子里的人往外传。
&esp;&esp;可现在村里人再看秦明松就不一样了。
&esp;&esp;人品深受质疑。
&esp;&esp;这一桩桩的,一件件的,都不像是人干的事。
&esp;&esp;宋锦不知秦驰下的是什么药,白翠微不能生的事情,秦明松很明显不知道。
&esp;&esp;若是秦明松知道了,又该作何感想?
&esp;&esp;第211章 习惯就好了
&esp;&esp;“锦儿,可有想过何时去京师?”
&esp;&esp;李氏看着在和孩子逗玩的宋锦问,“家里的事情,你也不用担心,来来回回不就是那点银子的事。”
&esp;&esp;“事儿不大,却烦人。”
&esp;&esp;宋锦轻轻捏了捏小闺女胖乎乎的脸蛋儿。
&esp;&esp;李氏轻笑,“习惯就好了。”
&esp;&esp;这种事情还真难习惯,却又不得不习惯,毕竟大多数的女子嫁人之后,都是这样过日子。
&esp;&esp;“你再不去京城,赶不上和大郎过重阳节了。”李氏又提醒道。
&esp;&esp;宋锦笑道:“他结识了同窗,不会缺人陪他过,娘亲不用担心他。”
&esp;&esp;这是被媳妇看出来了。
&esp;&esp;李氏抿唇轻笑。
&esp;&esp;宋锦又道:“我想留在徽州,陪孩子过完重阳节再走。宏村南湖素有小西湖之称,到时我们一家子去游玩。”
&esp;&esp;“你做主就行。”
&esp;&esp;李氏这是应下来了。
&esp;&esp;宋锦留在徽州也是想等老霍和秦八,就算二人说有平安信,可一时不曾见到人,还是难以安心。而且,人在徽州收到建宁的消息也更快。
&esp;&esp;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。
&esp;&esp;宋锦隔三差五去顺安商行,问询一下消息,建宁那边的消息没有,反倒是京师那边有信过来,还是给她的。
&esp;&esp;信是秦驰写的。
&esp;&esp;内容平平无奇,多数是询问家里的情况,问爹娘的身子怎么样,问两孩子乖不乖,然后,没有了。
&esp;&esp;宋锦看过之后。
&esp;&esp;当即在商行里写了回信。
&esp;&esp;内容很简单,一张纸搞定,大意就是一切安好。
&esp;&esp;原本很小的事情,偏生陶掌柜捏着薄薄的信封,表情格外生动。
&esp;&esp;“夫人打算何时上京?”陶掌柜终究是没忍住问出口。
&esp;&esp;宋锦对此倒没隐瞒,“重阳节后再去,在家里陪陪孩子,这次上京恐怕要两年后才能回来。”
&esp;&esp;乡试是三年一考。
&esp;&esp;两年后秦驰要回来参加乡试。
&esp;&esp;一天天过去。
&esp;&esp;终于到了重阳节。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