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和两位皇子打交道了。
&esp;&esp;“来的正好,你的刘师兄要回京了,兵部交接的事情你负责吧。”刘健听到脚步声,头也不抬说道。
&esp;&esp;江芸芸眼睛一亮:“刘公以后在哪里任职啊?”
&esp;&esp;弘治十一年秋,刘大夏连上三疏称病辞官,之后一直在家休养,弘治十三年被起任为右都御史,统管两广军务。
&esp;&esp;之前勘合乌龙后,因为市舶司太监突然被抓,司内大乱,所有的船只队伍不得不逗留在港口,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,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不得不短暂接受此事,但几个月的时间直接把市舶司上上下下清理了一番。
&esp;&esp;“兵部尚书。”刘健也不藏着掖着,直接说道,“时雍在任内功绩不小,先是清理吏治,后又减免官费供应,最后还禁止镇守官私自役使军士,两广的清丈土地进展得不错,就是他一力推动的,还推行了农事册,今年税收大涨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信誓旦旦:“之前马尚书荣升兵部,这个位置就一直被人问呢,合该是给众望所归的人的。”
&esp;&esp;“少管这些事情。”李东阳从外面走了进来,“今年的会试要开始了,虽是二月的事情,但考场的检查,试卷的订购也要早些准备的。”
&esp;&esp;“都给他。”刘健头也不回地抬手说道,“让他忙点。”
&esp;&esp;李东阳哎了一声,脚步利索一转,然后把手里的折子塞到江芸芸怀里,嘴巴一诺:“好好干。”
&esp;&esp;“哦。”江芸芸不嫌事多,揣在手里,“就是不知道兵部交接的事情,我要怎么做?”
&esp;&esp;“他要你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。”李东阳说道,“还是我们科举的事情比较重要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点头:“行,那我先去贡院看看。”
&esp;&esp;“去吧。”李东阳矜持点头。
&esp;&esp;江芸芸揣着折子溜溜达达走了,李东阳张望了一会儿,扭头对着刘健说道:“我还以为你会让他继续跟进漳州和浙江的事情。”
&esp;&esp;“树大招风,你这个师兄怎么还让人往风口浪尖走。”刘健随口说道。
&esp;&esp;李东阳只是笑说着:“可不是担心他这整日忙忙碌碌的,纸上能写的却是寥寥无几。”
&esp;&esp;刘健终于抬头:“会典上,你想加上他的名字?”
&esp;&esp;会典是丁巳年提出的一个设想法律条文,敕命大学士徐溥、刘健进行编纂修,集合了《诸司执掌》、《皇明祖训》、《大明集礼》、《孝慈录》、《大明律》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,典章制度记录完备。
&esp;&esp;历经五年,终于要成本了。
&esp;&esp;“这事他也没出什么力……”李东阳慢慢吞吞说道。
&esp;&esp;“原来你也知道啊。”刘健讥笑着。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