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,把羊骨剁成块,再仔仔细细熬上汤,汤中再配上春日最合适的鲜笋和去年做的酸菜,配成一锅,最后将皮肉薄片,烫煮,佐以什锦酱,那可真是肉香韧滑,便是喝那口汤也是酸甜宜人。”
&esp;&esp;别说小太监了,江芸芸听得都直咽口水,大概只有最是古板的林括一脸严肃,完全笑不出来,坐在角落里只当自己是透明的。
&esp;&esp;江芸芸站在门口咳嗽两声,打断里面一边安静,一边热烈的诡异气氛。
&esp;&esp;小太监见了江芸芸脸上的笑意更热情了:“江县令真是一表人才,怪不得这么多人惦记着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笑了笑:“门公公谬赞了,门口的香案已经摆好了,我们移步去宣旨吧。”
&esp;&esp;小太监连连点头:“正是正是,请。”
&esp;&esp;“奉天承运皇帝敕曰:提德法以养民,授诗书而兴文,琼山县县令江芸,政绩卓越……特提为翰林院侍读,大理寺寺副,钦此。”
&esp;&esp;“恭喜江县令,不不,江侍读了,连升三级,可见陛下爱重啊。”小太监亲自把人扶起来,一脸谄媚。
&esp;&esp;江芸芸接过的黄色的绢本,低头看着通体都织有锦云纹的圣旨,最显眼的则是圣旨前端为青色绢布,上面绣有银色双龙,好似活了一般围绕着“奉天诰命”四字。
&esp;&esp;考中状元的时候,江芸芸也不是没见过圣旨,十五岁那年,她初来乍到,对京城还带着无穷的新奇,更别说是久闻不见其面的圣旨,可那个时候所有人都看着她,她只能在不经意间才能悄悄看上一眼,再等到后面每日连轴转的日子,就只剩下疲惫。
&esp;&esp;如今,三年之后的今天,十七岁的江芸芸站在远在千里之外的琼山县,重新捧起沉甸甸的圣旨,心情却不负相同。
&esp;&esp;她从一个只会读书的小书生,终于到了可以听到百姓一声赞的小县令。
&esp;&esp;江芸芸轻轻摸了摸手中的圣旨,终于笑了起来。
&esp;&esp;这一份圣旨会随着各大邸报送往各地,包括湖广的华容。
&esp;&esp;衙门内的众人也终于回过神来,一瞬间的惆怅后都是难以言表的惊喜。
&esp;&esp;“升官了!”吴萩眼睛亮得惊人,“好好好,我们可要大大庆祝一下。”
&esp;&esp;“可不是,不如去我家吃饭吧!”何士楠激动说道,腰间的算盘也晃得叮当响。
&esp;&esp;“那我现在去把其他人都叫回来。”白惠兴致勃勃说道。
&esp;&esp;江芸芸回过神来,连忙把激动的人都按捺下:“肯定要把春种完成才能走得,怎么都还有七八日呢,不着急,千万别耽误夏税了。”
&esp;&esp;“怪不得京城内人人都夸江侍读爱民如子呢,今日一见,名不虚传。”小太监紧跟着夸道。
&esp;&esp;“公公抬举了,我让人把东跨院收拾起来,您休息几日再启程。”江芸芸笑说着。
&esp;&esp;小太监连连摆手:“可不得,咱家要抓紧回去报喜呢。陛下也一直等您呢。”
&esp;&esp;吴萩连忙上前说道:“不急着走,我请诸位吃顿饭,就一顿饭的时间,还能赶上最后一趟船呢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欲言又止。
&esp;&esp;吴萩悄悄把人挤走了,把着太监的手臂,就要把人带走。
&esp;&esp;小太监们格外受用这种热情的态度,一群人就这么跟着吴萩离开了。
&esp;&esp;“哼,阿谀奉承。”林括冷笑一声,甩袖离开了。
&esp;&esp;何士楠摸了摸鼻子,扭头看着江芸芸,也跟着笑说着:“没事得罪太监做什么,这些人一旦惹上了就要伤筋动骨的,千章性格活络,非常适合交际,而且他花自己的钱,说出去也没人会指责您的。”
精彩书屋